宏观经济政策解读2022年9月19日 “碳中和”系列专题四: 中国“双碳”政策梳理及碳排放权交易跟踪 一、碳排放现状概述 2005年,中国碳排放量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2000年-2011年全球碳排放量复合增长率为2.90%,中国同期复合增长率为9.68%,2012年-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复合增长率为0.60%,中国同期复合增长率为1.81%,中国的碳排放增长率约为全球的三倍多。 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338.84亿吨,同比增加5.63%;中国2021年碳排放量105.23亿吨,同比增长5.50%,占全球碳排放总量31.06%;美国2021年碳排放量47.01亿吨,同比增长6.35%,占全球碳排放总量13.87%,总量不到中国的一半;其余各国碳排放总量占比不超过10%。 图表1:全球碳排放总量(百万吨二氧化碳)及其增速图表2:主要国家碳排量数据(百万吨二氧化碳) 资料来源:WIND,宏源期货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宏源期货研究所 图表3:主要国家碳排量占比图表4:主要国家碳排量环比增速 期货(期权)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资料来源:WIND,宏源期货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宏源期货研究所 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是发电/供热行业,占全部碳排放量31.00%,其次是运输行业,占比16.52%,制造业和农业碳排放量基本一致,分别占比12.33%、11.35%,其他行业碳排放量占比不到10%;中国碳排放量最高的也是发电/供热行业,占国内碳排放总量46.33%,其次是制造业和工业生产过程,分别占比22.98%、10.07%;与全球碳排量行业分布相比,中国的运输、农业和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比较低,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量占全部碳排放量比例较高。 图表5:全球碳排放量行业分布图表6:中国碳排放量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宏源期货研究所资料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宏源期货研究所 从地区角度来看,华东、华北地区的碳排放量始终位于前两位,合计约占全国总量的50%,华中地区、东北地区和直辖市地区的碳排放占比逐渐降低,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碳排放占比逐渐提高,西南地区的碳排放占比较为稳定,始终在7%~9%之间波动。 图表7:中国碳排放量分地区占比图表8:中国碳排放量分地区环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宏源期货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宏源期货研究所 华东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六个省;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三个省;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南、湖北三个省;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五个省;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三个省;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四个省;直辖市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市。 华东地区的碳排放量主要来自山东和江苏两省,二省合计占华东地区总排放量的50%以上, 浙江省、安徽省碳排放占比在3%~5%之间波动,福建省、江西省碳排放占比在1%~3%之间波动;华北地区碳排放最多的省是河北省,占比10%左右,2008年内蒙古碳排放量超过山西省,逐渐逼近河北省碳排放量。 图表9:中国华东地区各省碳排放量占比图表10:中国华北地区各省碳排放量占比 资料来源:WIND,宏源期货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宏源期货研究所 二、我国碳中和政策/事件追踪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做出承诺——中 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 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提出后,各相关部委、行业、地区相继出台了“碳中和”政策,“1+N”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一)“碳中和”顶层设计 图表11:2020年底以来,中央相关政策 部门 时间 政策 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20年 12月16 日至18 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确定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生态环境部 2021年1 月11日 《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 作的指导意见》 到203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整体合力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提供支撑,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国务院 2021年2 月22日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 2021年3 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 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国务院 2021年 10月8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 “一刀切”停产或“运动式”减碳可休矣: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和价格改革措施,保证能源供应,用好价格等经济杠杆,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对市场供需进行有效调节。 联合国 2021年 10月11 日至24 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21年 10月24 日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国务院 2021年 10月24 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21年 12月8日 至10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 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国务院 2022年1 月24日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8%、8%、10%以上、10%以上。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资料来源:中央及各地区政府网站,全国及各地区碳交易所,宏源期货研究所 (二)“碳中和”各相关行业政策 图表12:各行业“碳中和“相关政策梳理 行业 部门 时间 政策 内容 产业园区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1年 10月17 日 《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 坚持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落实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要求,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产业园区》,探索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路径,推动形成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环境管理的机制,助力区域产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通过试点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经验,为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体系提供工作基础。 城乡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2021年 10月21 日 《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市病”问题缓解,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大宗固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21年5 月30日 《关于开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的通知》 到2025年,建设5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对区域降碳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培育50家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以下简称“骨干企业”),实施示范引领行动,形成较强的创新引领、产业带动和降碳示范效应。 电力行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1年7 月26日 《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 通知》 各地要统筹考虑当地电力系统峰谷差率、新能源装机占比、系统调节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上年或当年预计最大系统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3:1。 电力行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2021年7 月29日 《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 可再生能源发展。未来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努力争取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任务艰巨,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碳达峰关键在促进可再生能源